每年4月1日这一天,人们都要格外小心,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任何人的话都可能暗藏玄机。虽然迄今为止,愚人节尚未被任何国家正式列为法定节假日,但这个充满戏谑与玩笑的日子早已深入人心,成为人们增进感情、活跃气氛的绝佳时机。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专业提供股票配资,不仅不会伤及感情,反而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。
然而在75年前,愚人节却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巧合。当时上海的两家报纸在同一天刊登了两则看似荒诞不经的假新闻,谁曾想这两则消息后来竟然都离奇地变成了现实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46年4月1日。那天清晨,上海《辛报》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爆炸性新闻,醒目的标题赫然写着《姜公美今日枪决》。报道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姜公美如何接受审判、被判处死刑,以及即将在何处执行枪决的细节。这则消息一经刊出,立即在上海滩引起了轩然大波,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。
那么,这个姜公美到底是何许人也?在日军占领上海期间,姜公美曾担任军统重庆驻上海情报组组长,为抗战提供过重要情报。但与此同时,他也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,中饱私囊。抗战胜利后,姜公美被任命为上海宪兵队队长,更是变本加厉地以权谋私,欺压百姓。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战后时期,他垄断了棉布、生丝、火柴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销售,哄抬物价,导致民怨沸腾,社会各界要求严惩他的呼声此起彼伏。
展开剩余59%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,国民政府于1946年2月判处姜公美5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。这个相对较轻的判决结果让许多市民感到愤愤不平。因此,当《辛报》报道姜公美将被重审并执行枪决的消息时,不少上海市民拍手称快,认为这个贪官终于要为自己的恶行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就在同一天,《上海时报》也不甘示弱,爆出了另一则轰动性的新闻:《冯玉祥昨飞抵沪》。报道称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郭沫若、史良等人的陪同下抵达上海,准备转机前往美国考察水利工程。这则消息同样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。当时正值国共内战的关键时期,冯玉祥作为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,他的政治立场和动向备受各方关注,也因此受到军统特务的严密监视。当军统人员看到这则报道时,着实被吓了一跳,经过反复核实后才发现这不过是个假消息。
后来人们又发现,姜公美其实也并未被枪决,仍然好好地关押在提篮桥监狱。直到这时,大家才恍然大悟:原来这是两家报纸为了在愚人节博人眼球而精心炮制的假新闻。消息曝光后,报社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,不得不于次日发表声明公开道歉。
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两则原本只是愚人节玩笑的假新闻,后来竟然都神奇地变成了现实。1946年10月,由于战后接收工作中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,民怨沸腾,国民政府决定严惩几个典型以平民愤。10月14日,国民政府发布第01994号代电令,宣布将姜公美改判死刑,剥夺公权终身,并立即执行。次日,姜公美被押解至宋公园刑场执行枪决。
无独有偶,就在姜公美伏法后不久,冯玉祥将军真的从南京来到上海,携家带口以赴美考察的名义启程前往美国。临行前,他还写下了一首颇具个人特色的打油诗:这次远去美利加,时刻不忘我国家,德智群体都研究,回来建设新中华。这两则原本被当作愚人节玩笑的假新闻最终都成为了现实,堪称民国时期最神奇的巧合之一,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